秋季如何预防手足口病?

随着秋季的来临,各地儿童手足口病的情况日益严重。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,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。手足口病可引起身体部位的疱疹,严重者甚至引发患儿多种并发症。手足口病症状有哪些?

1. 很多患儿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高烧,体温可达38度以上,伴随头痛、咳嗽、流涕等症状。高烧持续不退,并且持续攀高。如果症状越严重,说明情况越严重。

2. 患儿持续发热2天后,唇内出现疱疹,并形成口腔溃疡。疼痛感强烈,孩子常表现出发脾气、哭闹、流口水、食欲不佳等不适。

3. 口腔疱疹2天后,发现孩子手心、足心及小屁股上看到斑丘疹,呈圆形扁平片,大的可达到豌豆般大小,较硬并内里有脓液。这些斑丘疹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。

4. 手足口病约在一周左右痊愈,一般不会并发严重的后果。若护理得当,妈妈不必担心会在皮肤上留下疤痕。

手足口病预防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,讲究个人卫生。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;不喝生水,不吃生冷的食物;居室要经常通风;要勤晒衣被。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。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(主要是手心、脚心)和口腔,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。

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有哪些?

1. 消毒隔离。感染了手足口病的宝宝,父母要及时带去医院进行隔离2周。宝宝用过的所有物品必须彻底消毒,并且放在日光下曝晒。

2. 宝宝的房间要经常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、温度适宜。不要让很多人进入宝宝房间,以免带入细菌,加重宝宝病情。

3. 加强饮食营养。宝宝发病期间,要及时补充水分及营养。应让宝宝多休息,避免运动。宜给宝宝吃清淡、温补、易消化、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,忌吃辛辣、生冷、刺激性强的食物。

4. 经常进行口腔护理。患了手足口病的宝宝因口腔疼痛而拒食、哭闹不眠,妈妈要经常性给宝宝口腔清洁,用生理盐水漱口。对于岁龄小的宝宝,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洗口腔。